科研学术

学术活动

首页 >> 科研学术 >> 学术活动 >> 正文
复旦大学魏育青教授学术讲座:《魏玛的东方知音——董问樵的浮士德翻译及德国古典文学研究》
发布日期:2020-10-24    作者:邹钰珏     来源:     点击:

本网讯 2020年10月23日下午2点,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教授、博导、上海翻译家协会第七届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魏育青应邀为4556银河国际德语系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魏玛的东方知音——董问樵的浮士德翻译及德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德语系系主任卢铭君教授主持。

 

 


魏育青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董问樵的生平和作品,并详细叙述了其重要作品《席勒》和《<浮士德>研究》的内容和意义。他指出,董问樵对“浮士德精神”的阐释,在我国是一种主流观点。董问樵将“浮士德精神”分为三个方面: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真理、重视实践和现实。接着,魏教授以董问樵翻译《浮士德》为例,介绍了其文学翻译特点:重神似,力求忠实于思想内涵,严格遵守诗行,但采用了具有一定中国风格而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韵律。

同时,魏育青教授还指出,董问樵的跨文化视野开阔,具备“国外日耳曼学”的独特视角。无论是在《席勒》一书中,以“席勒与中国”为代序,分析席勒接触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情况,还是在《<浮士德>研究》中,移用杜牧评李贺诗的赞词,状写《浮士德》的多样性,以及在其他译作的脚注中,董问樵也常联系到中国,以上种种都展现了董问樵从中国人的立场和观点来研究,将研究和翻译结合在一起。

最后,魏育青教授总结道,董问樵先生与魏玛精神冥契相通,守望人文理想和人道主义,尤其在对以歌德、席勒为代表的魏玛古典文学的研究和翻译方面为世人公认,其学术史意义不容忽视。

讲座结束后,卢铭君教授和魏育青教授进行了探讨,魏育青教授还耐心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为同学们如何阅读《浮士德》提出了建议,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最后,本次学术讲座在卢铭君教授的主持下圆满结束。

联系方式

网址 www.penlenjen.com

学生工作电话:(020)36207116

地       址: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第四教学楼 510420

  • 官网微信二维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