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宣言》,守正创新推动“三进”工作迈上新台阶,4556银河国际于5月15日在广外白云山校区国际会议厅举办“新文科背景下法语学科建设与‘理解当代中国’法语系列课程建设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4556银河国际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及广东省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欧洲语言分委会协办,研讨会分为“新文科背景下法语学科建设”和“‘理解当代中国’法语系列课程建设”两个专题。
“‘理解当代中国’法语系列课程建设研讨会”分会场
5月15日下午14点30分,“‘理解当代中国’法语系列课程建设研讨会”正式开始。研讨会由4556银河国际刘巍副教授主持,外指委法语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傅荣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法语部主任孟贤颖副编审,4556银河国际院长、党委副书记杨晓敏教授,广外法语系全体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邀请广外法语系陈湘蓉老师对《“理解当代中国”汉法翻译教程》的使用情况做汇报。陈老师从汉法笔译课程的授课理念、课程设计、教学形式和教学成果等不同方面作了全面详实的介绍。在汇报中,陈老师指出,为了避免“照本宣科”,她采取了“新旧结合”的方法,将教材中的思政内容与翻译技巧相结合,以时政文本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方法为切入点设计课程,实现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和拓展。在教学形式上,她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展示相结合的课堂模式,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独立思考,课后则通过笔译作业检验学生的产出能力。最后,陈老师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优秀成果,并向与会专家提出“如何平衡‘教师为主’与‘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实践问题。陈湘蓉老师精彩的汇报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陈湘蓉老师做汇报
傅荣教授对陈老师的汇报给予高度认可和赞赏,并结合自身汉法翻译课程的教授经验,提出教师应“‘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提倡将翻译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与新教材有机结合。傅荣认为,教材应用需要在课前备课、课堂互动和课后反馈三个阶段中不断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陈湘蓉老师提出的问题,他表示教师应保持“从容”,以学生的“习得”进度而非教师的备课进度为主,灵活把控课程进度。在翻译教学理论方面,他提倡对翻译课程的学习成果做综合整理和理论升华,形成学术成果。除此之外,他还强调汉法翻译课程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传播能力,提高学生“讲好中国的故事”的能力。孟贤颖主任亦就“理解当代中国”法语系列教材的应用提出指导建议,指出教师应解构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编排,而是将教材的思想有机融入到课程中。
外指委法语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傅荣教授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的建设情况,会议还邀请了两位研究生代表汇报《高级汉法翻译教程》的教学和使用情况。两位同学从学生的视角介绍了课程内容、课堂形式、课程心得感想和遇到的困难,对于帮助与会专家了解课程建设情况作了重要补充。
学生代表发言
课程建设汇报结束后,外研社孟贤颖主任简要汇报了自“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出版后,外研社在教材配套建设、课程建设建议、院校调研、教材推广等方面实施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工作计划。孟老师重点介绍了2023“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呼吁广外学子积极参加,展现个人风采。最后,杨晓敏院长对会议内容做总结,并对到场的各位专家和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法语部主任孟贤颖
在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和“三进”工作的大背景下,“理解当代中国”法语系列课程的建设对推进课程思政、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型外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讨会为一线法语教师、“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编写团队和编辑团队搭建了直接交流的平台,各方在共同探讨课程建设的过程碰撞出激烈的思想火花,推动相关课程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